根據手頭的2013-2015年三年的試題分析發現,建行的判斷推理題目是15道、10道、10道。交行判斷推理題量15道。農行判斷推理15道左右。工行判斷題量15道左右。中行沒有2013年試題,兩年的判斷推理題量較固定,15道。
根據試題我們發現,商業銀行考試的判斷推理主要考查圖形推理,定義判斷,邏輯推理。而在邏輯推理這部分中都考到了真假話問題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這類題型,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短時間內理清做題的思路,提高做題的正確率。
(一)假設法解決真假話問題
題干涉及不同主體,并且出現"誰說真話,誰說假話"這樣的表述,最后題目問的是到底誰說真話,誰說假話時,我們不妨假設某一主體說真話(或者假話),然后根據假設和題干條件進行推理,如果最終得到了一個與假設或題干條件矛盾的結論,則說明我們當初的假設是錯誤的,那么該主體就說假話(或者真話)。下面舉例說明:
【例1】一位哲學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,正值深夜,他欲到智慧酒店去住宿。當他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時,他知道只有一條路可以通向智慧酒店,但沒有發現任何路標,卻只有三個木牌,他仔細辨認木牌上的字。第一條路邊的木牌寫著:此路通向智慧酒店。第二條路邊的木牌上寫著:此路不通向智慧酒店。第三條路邊的木牌上寫著:另外的兩塊木牌,有一塊寫的是真話,另一塊寫的是假話,我保證,我上述的話絕對不會錯。
如果哲學家以第三塊牌子上寫的話為依據,他能走到智慧酒店嗎?如果能,應走哪條路?
A.能,走第一條路 B.能,走第二條路
C.能,走第三條路 D.不能
【答案】C。解析:條件中確定是哲學家以第三塊牌子為依據,即該牌子所寫兩塊木牌一真一假。因此就是兩種可能情況,采用假設法:1.假設第一塊木牌為真,即第一條路通向智慧酒店;而第二塊木牌為假,即第二條路通智慧酒店,顯然與題干只有一條通智慧酒店沖突,因此這種假設錯誤,只能是第一塊木牌為假,第二塊為真,判斷得到前兩條路都不通,所以走第三條路是可以通向智慧酒店。
(二)由特殊條件入手解決真假話問題
除了利用假設法解決真假話問題,如果我們能夠發現某一主體的表達比較特殊,此時我們不妨就從此條件入手,再結合題干的條件,從而得到一定的結論。下面舉例說明:
【例3】某珠寶店失竊,五個職員涉嫌被拘審。假設這五個職員中,參與作案的人說的都是假話,無辜者說的都是真話。這五個職員分別有以下供述:
張說:"王是作案者,王說過他作的案。"
王說:"李是作案者。"
李說:"是趙作的案。"
趙說:"是孫作的案。"
孫沒有說一句話。
依據以上的敘述,能推斷出以下哪項結論?
A.張作案,王沒有作案,李作案,趙沒作案,孫作案
B.張沒作案,王作案,李沒作案,趙作案,孫沒作案
C.五個職員都參與作案
D.五個職員都沒有作案
【答案】A。解析:以張說的話為突破口,"王說過他作的案",根據題干:參與作案的人說的都是假話,所以王不可能說過這樣的話。所以張說的假話,王沒作案,推出張作案。王沒作案,王就會說真話,推出李作案。李說假話,推出趙沒作案。則趙說真話,推出孫作案。
更多相關信息關注:版納人事考試網 版納銀行考試網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